“文明上网防沉溺,理性上网反诈骗”倡议书
发布时间:2022-03-17 | 点击数:9902
亲爱的同学们:
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,我校进入线上教学一周多了。线上教学打破了空间壁垒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,使学习形式日趋多样化,网络授课的优势逐渐彰显。然而,网络授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。同学们长时间通过网络上课,难免会存在过度依赖网络的风险,有些同学甚至以上网课为由沉溺网络、浏览不良信息、甚至陷入网络传销或诈骗的陷阱,这些现象严重危害我们的日常生活,阻碍身心健康发展。尤其在我校封校阶段,我们在重视个人健康及财产安全的同时,更要重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。因此,为防止大家过度沉迷网络、增强个人防范意识、保护大家的人身财产及信息安全,结合当前发生的网络诈骗、网络陷阱案例分析,我们发出以下倡议:
一、高度防范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影响,通过网络渠道实施各种网络诈骗或网络入侵行为,或通过盗取、冒充他人身份等手段实施电信网络诈骗。
现总结出以下几种诈骗方式,并给出防范提示:
骗术一:受疫情影响,防控物资紧俏,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售卖口罩、酒精等防控物资的虚假信息,实施诈骗。
【防范提示】:购买口罩、医用酒精等医用防护品,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。网购交易时,要仔细甄别,如对方提出先付款再发货或以收取运费、管理费为由加收费用,切不可轻易相信,以免造成财产损失。
骗术二:疫情防控期间,教育部门推行网络授课,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混入QQ、微信群,假冒教师身份向学生发送网页链接、二维码或单独发送所谓的“教学资料”邮件等,而学生一旦点击或扫描,便掉入钓鱼网站陷阱或被植入木马病毒,造成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。
【防范提示】:网络在线学习必须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登录官方网站或APP进行学习;学习交流、资料下载要通过任课教师创建的正规群组进行,不要轻信任何随机弹出的链接或下载的文件(包括所谓“学习资料”、“考试资料”等),如需下载,请向学校或相关教师核实后操作,避免上当受骗。
骗术三:因疫情期间人流管控,人员流动减少,很多人待业在家,不法分子通过微信、QQ、抖音、短信等方式发布刷单、返利、兼职等信息,以返还高额“佣金”诱使学生参与,而一旦大量投入金钱,便被对方拉黑,造成财产损失。
【防范提示】:该类诈骗诱惑性强、传播范围广,务必提高自身防范意识,莫因贪图利益造成巨额财产损失。
骗术四:不法分子假冒贷款平台客服,散布可以办理无抵押贷款、注销不良网贷征信记录等信息,要求学生缴纳各种费用或登录其指定的网页链接办理业务,从而骗取学生信息和财产。
【防范提示】:贷款必须通过银行或其他正规渠道办理,决不能轻信网络贷款信息,造成财产损失。
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、危害巨大,我们要高度重视、提高警惕,从自身做起,学习防范诈骗的基本常识,谨防上当受骗。在此,我们郑重提醒广大同学:
1.对涉及个人财产的不明电话、短信、网络信息,一律不能轻信,必须通过电话、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核实。
2.对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或二维码,不要轻易尝试点击或扫描。
3.对自称各种客服的电话或信息,不要轻信,电商、物流不会有客服直接联系客户办理所谓的退货、退款、赔偿等事宜。
4.刷单行为涉嫌违法犯罪,不能参与。
5.若遇见健康码为黄码需要联系XXX报备等,先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或学校老师,不要盲目将自己信息告知对方。
二、疫情防控期间,学校除体育课程外实行线上教学,请同学们合理有序地参加课程学习,依法上网、文明上网、理性上网、合理用网。
1.主动维护在线课程学习秩序。积极配合授课教师,顺利完成教学进度。要按照课程相关要求完成学习任务,遵守课堂纪律,不扰乱教学秩序,不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不当言论。
2.主动抵制网络不良行为。不发布危害国家安全、违反法律法规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害信息,不评论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。
3.以身作则,严格自律。不沉溺网络游戏,不访问非法网站网页,不参与网上赌博,合理规划使用时间,营造文明健康、积极向上用网氛围。
4.严格控制上网时间。很多人一碰上网络就沉迷其中,无法自拔,请大家进一步提升自控能力,多进行户外运动,适当转移注意力,促进身心健康。
5.全体同学要关注权威渠道疫情信息,提高科学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,自觉遵守法律法规,文明上网、理性发言,做到不传谣、不信谣、不造谣,积极传递“正能量”。
学 生 管 理 科
2022年3月16日